English日本語中文로젠중국어

学习心得 +更多

立即扫描 参加免费活动

茶艺

中国茶文化

        茶叶艺文作品的形式繁多,内容丰赡,历数千年而积累下来的作品,已成为当今研究茶史的绝好材料。如早于陆羽《茶经》的一封唐人信札,可以毫不费劲地推翻“自陆羽著《茶经》,荼始减一画而成茶”的传统观点;再如汉代印章艺术中“茶”字的出现,可以证明“茶”字的简化,并非始于唐代;李太白的一首《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》诗,为第一首咏名茶诗,有人认为是“晒青”的最早记录,通过诗中所描述的制法、品质、出处、功用,可以恢复唐代这一名茶的生产;刘禹锡的《西山兰若试茶歌》中“自傍芳丛摘鹰嘴”,“斯须炒成满室香”等句,成为“炒青”绿茶始于唐代的有力佐证。从一些“斗茶图”、“烹茶图”中,可以真切地看到当时的茶饮器具和方法等。因而,在茶史研究中,引用茶叶艺文中的有关内容作为论证观点的材料是一种普遍现象,这充分体现出茶叶艺文在茶史研究中的“资料库”作用及其重要的学术价值。茶叶文化的发展,与历代艺术家的参与密不可分。单纯的茶叶生产和单一的品饮功能,并不能构成茶叶文化这一学科,只有赋予茶叶以审美上的意义,将茶饮从解渴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,这样,茶叶文化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。茶叶艺文就是历代文人、艺术家们这种努力的结果和见证。这些艺文作者的身份包括官员、诗人、画家、作家、隐士、僧人乃至工匠。同样的茶,同样的饮法,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的形象则是千姿百态,各臻其妙。bMhLearn chinese in shanghai,Learn mandarin, Mandaringarden

        茶叶文化因各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,在整个历史过程中,又因各时代的大文化背景和政治、经济等背景的差异而不相同。这种背景的影响,折射在茶叶艺文作品中,也表现出它的时代性来。像唐代张萱、周昉的一些仕女画中,多描写茶饮的宫廷气氛,这是由于作者多为御用画家,接触到的多为上层阶级人物,不可能出现诸如后来元、明、清时代的画家们创作的“山林气”十足的“烹茶图”。在宋代文人们的诗词唱和与手札往来中,可以看到宋代团饼贡茶是一种深为士大夫阶层所珍爱的礼品,其中,皇帝下赐于大臣,官员以此敬奉双亲、赠于挚友,都体现出一种“敬”的意义来。艺术家的眼睛最善于发现美,他们在常人看来极其普通的茶叶制作、冲饮中发现了一系列美的内涵,并运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将这些美表现出来,于是就有“江水薄煎萍仿佛,越瓯新试雪交加”、“洁性不可污,为饮涤尘烦”、“凭君汲井试烹之,不是人间香味色”等佳句流传下来。除了对茶叶的色、香、味、形的描写,艺术家们更表现出一种品饮过程的审美感受的抒情性格,最为典型的如卢仝“七碗之饮”的吟颂,已成为一首千古绝唱,余音不息。bMhLearn chinese in shanghai,Learn mandarin, Mandaringarden

  艺术家们对茶的各方面的表现,无一不体现着他们对茶叶之美的认同和鉴赏,每一件作品,都体现着一种特定的文化心理,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文化意蕴。这些艺文作品既是历代茶文化的成果,也是后来茶文化的继续发展的参照和起点。茶叶艺文作品的整体,又犹如一座“信息库”,有纵向的,也有横向的,有单一的,也有综合的。在纵向方面,可以“检索”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轨迹;从横向方面,可以博览茶文化的种种丰富的形式及其所包含的内容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茶叶艺文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并不为过。bMhLearn chinese in shanghai,Learn mandarin, Mandaringarden

 儒鸿书院俱乐部公益讲座

+更多

联系我们:021-52589885
400-600-2922

沪ICP备2021013245号-2 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603号 免责声明:1.本平台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,版权归原出处所有,转发只为传播正
能量,无任何商业目的。2.转载内容(视频、文章、广告等)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平台认同其观点和立场。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
作者负责。3.如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删除,电话:021-52589885,邮箱:enquiry@mandaringarden.org。4.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网站地图